近日,姜堰区家庭农场“三大机制”改革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系泰州地区唯一入选案例。近年来,该区抓住承担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重点试验和江苏省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试验的机遇,创成区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303家,其中省级示范54家,全区纳入全国名录系统的家庭农场累计达1574家。
健全引领促进机制,紧扣“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标准,以示范创建为抓手,强化源头把关、过程管理和综合评估,推动家庭农场发展量质齐升。出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主体资格审查办法》,实行土地流转区镇联合审查制度,设定同一家庭农场粮食种植1800亩的“上限”,并严格审核农场主从事农业经营的资格能力、信用状况等,避免了过去土地流转交易“价高者得”带来的弊端,有效提高了家庭农场的“入场”整体质量。着眼于全流程规范家庭农场发展,研究制定《家庭农场规范管理20条》《家庭农场简明财务记账核算办法》《家庭农场规范管理手册》,并制定权证办理、运营模式、纠纷调解等简易工作流程图。通过规范管理,全区家庭农场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率达90%,生产作业现代化率、农场主持者从业专业化率、政策性保险参保率均达100%。
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家庭农场发展由单打独斗向抱团作战转变。坚持纵横双向发力,纵向上着眼“全链条”发展,积极探索家庭农场融入产加销各环节的路径,最大限度地将增值效益留在产业链内部、留给家庭农场;横向上深化“联盟式”发展,推动家庭农场互助服务、合作社专业服务、市场主体综合服务、科研院所指导服务协调并进,最大限度地把服务供需双方变为内部成员,在抱团发展中加快转型升级、集群发展步伐。探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联合模式,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家庭农场为基础、合作社为纽带,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统一种苗供应、生产资料供给、技术服务和订单销售,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精准对接,降低了产业链关联对象之间的交易成本和机会风险。截至目前,已创成省级产业化联合体3家、市级产业化联合体7家,吸纳家庭农场113户,带动种植农户4万多户。
健全支撑保障机制,着力找准“家庭农场需要什么”与“党委政府能给什么”的最佳契合点,加大政策创新力度,不断提升扶持政策的集成性、精准度和家庭农场享受政策的便利性、获得感。围绕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家庭农场主队伍,采取“短期集训+常态实训+职称评定”模式,有计划、分类分层次对家庭农场主开展系统培训,并按技术应用与推广、经营管理两个类别,组织家庭农场主参加职业农民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对获评初、中、副高、正高级职称的,分别给予1000元、3000元、5000元、8000元的一次性奖励。截至目前,全区家庭农场主培训已实现全覆盖,获评专业职称的比例达50%。